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已经演变成信息化管理,由信息化系统去代替企业管理制度的监督与执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一旦信息化系统瘫痪,那么整个业务就无法开展,所有的事情只能等信息系统恢复正常。一个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人情化,按照制度严格执行,这个就必须借助于企业信息化,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投入了巨大费用促使管理信息化却没有收到效果,判断一个企业信息化成功的标准目前也没有量化的指标,甚至有些企业员工已经形成了离不开计算机的场面,一上班很自觉的登录自己要使用的信息系统,没有电脑就基本做不了事情了这样的场面,但是还是说信息化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本文就信息化的成功评价标准提出一些粗浅观点,以供参考。
1 数据能否及时取得并且真实有效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一切都以数据为基础,所有的决策也必须依赖于数据的真实有效。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盈利,靠的就是所有决策以数据为基础,让数据说话,数据是决策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的很多企业,领导要什么数据,下面的人就忙开了,层层传达再层层上报,统计员的任务就是负责收集下属各单位数据然后汇总,这就导致了领导要一个数据往往要等一段时间,对市场的把握就会有所偏颇。所以实施企业信息化,数据能否及时取得并且真实有效是衡量信息化是否成功的第一个标准。因为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使得各项经营数据能够及时取得并且真实有效。
信息化数据的最终展示主要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也称商业智能系统,聚焦取火,聚焦企业数据资源,图文呈现全景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商业智能系统是将企业中各类业务运营系统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此系统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需要企业建立数据中心,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商业智能系统的数据环境,根据数据生成各类分析报表,分析报告,可视化、数字化的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给企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系统根据数据完成一系列分析,通过数据表、图表化等展示。但是商业智能系统同样需要数据,没有数据商业智能系统就没有意义。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是停留在运营层层次。企业主要关注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挖掘企业决策者管理智慧。因此,目前企业的ERP系统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数据的及时取得,通过高效的挖掘、钻取等手段追溯数据,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的发现漏洞、问题,快速调整战略决策,最大程度减轻决策者决策偏差。
2 管理能否避免人情化操作
实现全面风险与内控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是目前各大企业的重点工作,这些依靠信息化实现是最理想的方式,从而避免人情化操作,一般来说,风险管控系统的应用主要能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能够形成企业上下统一的内部控制管理标准,并通过规范化与系统化的业务流程及控制节点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2)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3)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通过电子化的手段汇总整理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手册、文档,避免在工作中翻阅大量文字资料,提升工作效率。
(5)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与跟踪以满足合规要求,并定期审核内控流程的执行有效性,生成内控评估报告。
(6)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改善企业控制环境,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效率。
在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制度不执行人情化操作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点,制度在中国并不缺乏,但是最后的执行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很多的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执行不到位。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执行,很多企业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由计算机执行制度的落实,最后的考核由计算机数据来评定,制度的落实也由计算机去监督,避免人情化操作,因为信息化系统只会按照设置好的业务流程去流转,环环相扣,但是这同样需要信息化手段和领导人的坚定意识,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二个标准就是能否避免人情化操作,堵住制度漏洞,各类考核等基本依靠信息化系统完成。
3 是否够简单实用
现在在国有企业,信息化也是必然趋势,不会使用电脑已经成为现代文盲标志之一,但是电脑技术也是一门相对专业化的学科,不是很多人能够全部掌握的,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企业运转也正常,但是信息系统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首先得找软件开发商开发软件,还要初始化,初始化后还需要手工和信息系统两套并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完全摒弃掉手工操作,按照心理学人是有思维定势的,谁也不希望去改变自己延续多年的习惯,因为那意味着改革变动,只要有改革变动就会有利益的涉及,有部分人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复杂,但是展现在用户面前一定要很简单,最好是从没用过电脑的人都能很快接受,系统能默认的就默认,能自动计算的就自动计算,只有系统够简单实用具体的操作用户才会很快接受,才会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等信息化系统用习惯了,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甩掉手工操作,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三个标准就是是否够简单实用,就像平板电脑I-PAD那样,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水平高低,很快能玩得转,而且有足够的兴趣去玩。
4 取得的经济效益
有句话说: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早死。这个其实有失偏颇,有些效益是无形的,比如提高工作效率,原来没有信息化时候要5天完成,现在上了信息化2天就能完成,虽然实际看到的钱没省,但是省出来的时间的的确确是看得到的,那么量化为数字就可能是本来一个部门要3个人的可能信息化以后只要2个人了,计算机代替了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人工成本就应该算是信息化带来的效益。还有些企业上资金管理系统,企业就类似于一个银行,把下属单位的闲置资金拿出来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按照同样银行利息结算,这样不仅省了企业本身财务费用,也充分发挥了资金的合理调配。本来不上资金系统,有闲钱的企业资金躺在银行账户拿着低利息,而缺资金的企业却是找银行去高息贷款,钱都给银行赚走了,而资金信息化上了以后,正好可以把两方面结合,闲钱拿来给缺钱的企业去合理调配使用,大大降低企业银行财务费用,这也是取得的经济效益,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四个标准就是要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提高管理水平,甚至可以利用信息化赚钱,如果信息化只是一味投入没有产出,那么就不能算是成功,当然有些无形的效益是看不到的,但是实际上无形的效益是可以转化为有型的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系统的成功与否。
5 各项关键业绩指标有无改进或提高
早期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无外乎提高计划的实现率、数据的准确率、库存周转率等等。二十一世纪,这些指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评价,还需要用各种关键业绩指标(KPI)来考核评价,如投资收益率、市场占有率、资金周转次数、销售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股东或受益群体的收益增长率等等;这些关键业绩指标在信息化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阶段,完全可以把现有的数据作为基础,实施信息化后,根据实施效果再去检查规定的各项关键业绩指标有无改进或提高,这些改进和提高是不是实施信息化后的效果,或者是信息化在提高或者改进这些关键指标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信息化成功的第五个标准就是各项关键业绩指标有无改进或者提高,如果改进的主要原因不是信息化的实施,那么信息化的实施就可以说是不成功。
结束语
对于信息化,国家已经很重视,也出台了相关制度。比如《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里面就详细定义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级别,从A级到E级。
A级:企业信息化已经实现全面集成与协同,信息化可以有效改造和提升企业价值链,提高创新竞争力,信息化已经全面融入企业的管理、生产、运营活动。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B级:企业信息化基本实现内部系统、功能和上下游的集成,信息化已经全面应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运营活动,并开始优化和深化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C级:信息化手段、工具在企业内部已经比较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内部协同和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D级:企业内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已经开发建设了业务应用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但未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不能集成共享。企业信息化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中部分应用达到先进水平。
E级:信息化应用以单机和局域网为主,主要用于替代人工简单劳动,局限在小范围应用和单业务的管理信息电子化,做到局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企业信息化处于国内一般水平。
就企业信息化来说,A级是最终目标,但是企业十之八九都是认为信息化不成功,实际上信息化不是万能,它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却把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定的很高,接近于完美,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完成目标就可以说是成功,但是这个目标在很多企业却是不明确的,或者是不断变化中,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际目标,所以就导致了信息化项目不成功,企业可以一步一步来,实施信息化项目可以根据上述五个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必须可以量化,要预先设置考核达到目标的评价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每成功一步再继续实施后一个项目,不成功就绝不上新项目,这才是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正确方法。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