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与ERP系统的结合

  • 作者:二四六天天免费见科
  • 2015-07-31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成了保障食品、农产品安全的最有效手段,国内外食品生产厂商也纷纷将此技术运用于供应链管理中。

德国著名的奶粉生产商贝希特嘎德讷营养食品厂生产的奶粉60年来从未发生过安全问题,这有赖于其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均采用电子标签芯片全程的管理。

香港的“基于RFID的深港一体化食品安全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让市民通过电子标签了解追溯供港蔬菜、活猪等鲜活产品的源头,吃到放心的蔬菜和猪肉。

食品信息化安全管理和监控体系涉及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数据量大、环节复杂、技术要求也高,而ERP管理系统的监管更具保障性,RFID和ERP双管齐下,确保食品安全无忧。

ERP系统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能够帮助食品企业实现科学准确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对供应链进行全天候信用跟踪,追本溯源地查找关键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融合RFID技术,从经销商到零售商、商场、终端消费者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RFID将食品安全达到更好的可控制、可跟踪、可追溯,尤其是随着RFID技术不断提高,将最大限度地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ERP融合RFID,双保险也有难处  

1.高成本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对于国内食品企业来说,RFID和ERP系统的成本也是阻碍其推广的一个重要问题。农副产品数量众多,且农副产品本身价格就多,RFID成本虽然已经下降了很多,但相对于农副产品来说还是较高,因此,这也是众多厂商不愿意使用RFID的原因之一,此外,ERP系统价格从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等,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2.食品物流信息化管理不力

我国食品物流信息化发展还不快,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制度,另一方面则是食品物流属于多层管理,这就使得食品物流市场变得分散,监管难度增大,食品物流信息化尤其是基于安全信息管理的ERP推广就较难以施行。

3.数据安全隐私难保证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应用中尤其需要防止对RFID标签内容的非法读写与篡改,保证RFID标签数据安全、准确,保护厂商的经营数据隐私。而ERP建立在企业内部系统,相对不必要太担心数据安全问题。

  各方协作推动RFID的市场化

虽然ERP和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挑战,尚需完善和提升,但它们最终只是工具,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还是各供应链人员之间的配合,只有技术和掌控者一起配合才能成就标准和体制。

政府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予企业适当的扶持和补贴,推动RFID成本在短期内降下,进入市场自发运作阶段。相信在物联网发展热情高涨的今天,我们都不愿看到相关技术因为成本过高而被束之高阁,更加不愿意看到“物联网”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将它融入全民生活,才是真正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

  • 微信扫一扫分享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