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 作者:二四六天天免费见科
  • 2012-05-26

制造业泛指通过原始资源、设备以及人力、技术等信息按照市场需要,通过一定的制造过程,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工业品及生活用品的行业,因为必需,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而信息化是集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集成体,可以改善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生产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简单点说就是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制造企业。

每一个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都很高,有些甚至超过三分之二,属于真正的制造强国。这也正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区别。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制造生产基地,但这些年过去,中国还一直只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因此,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推动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为制造强国之路领航。

我国制造业在信息化方面起步很晚,制造业的形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居多。在中国,最有优势的的就是劳动成本较低,反而劳动素质还偏高的怪圈。同时消费市场巨大,促进这些产品很快形成规模经济。我国很多地方资源相对丰富,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往往一个地区出现同行业/同类型的制造业非常多,形成产业链规模,在竞争中求发展。

相比较,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以及管理机制方面却缺乏活力和动力,企业管理思想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庞大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又缺乏市场经济所需的基本法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劳动生产率、工业增长率、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更大,技术创新薄弱、自动化生产缺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最大阻力。而决定信息化推进,最有决策权的企业高层,在现阶段多数却还处于瞎子过河,没有经验可以凭借,没有很好的职业经理人去规划执行,盲目的跟从,导致希望到失望这样的恶性循环,直到最后,很多更选择闭门造车,封疆锁国。

归根结底,从源头找问题,制造业企业管理定位要重新再来,要实现制造业人才从“量”转变为对“质”的追求,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循序渐进的引用现代化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培养工科类人才。这不仅是方向的转变,更是管理思想的一大进步。

  • 微信扫一扫分享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