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万商云集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落下帷幕。过去6天,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有超过5000件展品在中国市场首秀,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前来“买买买。俯察品类之众,仰观技术之新,这样的一场盛会,不仅能够让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拓宽渠道。
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是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展区,有1000多家企业参展,4000多件美食产品吸引中内外采购商、观展商。这也表明国外食品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
品类丰富的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蔬果、茶和咖啡、饮料及酒类、甜食及休闲食品、调品味、罐头及方便食品等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品尝。
2011年我国已是全球第一大进口食品农产品市场,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额从2008年的583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247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2.1倍。
数据来源:上海海关食品安全监管处
贸易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使食品供应链从本地化为主向全球化方向发展,食品原料生产、成品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早已超越了国界,一系列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凸显。
进博会期间,“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
相对于国内食品,进口食品供应链更长、更复杂,涉及的责任主体更多、分布更广泛,食品安全治理同样面临艰巨挑战。
为保障进口食品安全,我国政府构建“多元合作、责任共担、多措并举”的治理模式,积极构建现代化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并通过引入政府之外的力量形成“共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一是坚持源头严防。把好输华食品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关,向输华食品国家政府和生产企业传导安全责任,从根本上保障进口食品安全。
二是坚持过程严管。持续推进以“科学严密、高效便利、协调统一、公开透明”为特征的口岸检验检疫机制创新。应用大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科学开展风险评估分级,确保监管的科学性;系统梳理标准法规,制定抽检监测计划,确保监管的严密性;应用信息化系统部署监管指令,确保监管的统一性;及时对外公布未准入境食品信息,确保监管的透明性。
三是坚持风险严控。严守进口后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进口食品追溯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与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精准处置问题产品和企业。
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不止需要政府部门,更需要企业、消费者联动,形成自上而下,贯穿整个产业链、消费链的监督,建立进口食品溯源系统就能够很好的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监督。
二四六天天免费见科作为国家工信部质量追溯体系项目的技术提供厂商,为进口食品农产品安全溯源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LBS地理信息等技术,通过感知设备、通讯网络RFID、防伪标签和二维码等设备技术,为进口食品农产品建立“身份证”制度,链接政府机构、生产商、流通商、消费者,实现报关、进货、仓库(冷库)、加工、销售信息的全程可追溯。
同时,提供防伪管理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公众服务平台验证所购买商品的真伪,解决了仿冒伪造的后顾之忧;当产品出现品质问题,可针对批次产品进行召回处理,必要时可回溯历史信息,以便查明问题的原因。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需要更多安全、更高品质的食品。正航用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严守进口后的“最后一公里”,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既能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助力,又能为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