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管理(EAM)基础知识

  • 作者:二四六天天免费见科
  • 2010-05-13
  • 财务管理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现代生产设备朝着系统化、自动化、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设备的构成更加复杂,功能日益强大,企业设备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不仅需要先进的维修技术,更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手段。特别是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维修业务通常是其核心业务之一。近年来,针对资产密集型企业,在原计算机设备维护管理系统(CMMS)的基础上,把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到设备管理中,并综合当代设备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即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初将计算机用于设备维修管理的CMMS到现代的EAM,利用计算机进行设备管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EAM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检修方式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EAM系统也将不断发展。


1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概述


1.1EAM概述


EA即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以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为运行平台,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是在设备由事后维修转变为预测性和预防性维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成化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以大型数据库为基础,具有网络化操作功能的资产管理软件。主要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对高价值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跟踪等信息管理。EAM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组织相关资源与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EAM的前身是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随着设备维修理论的发展,CMMS也不断进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CMMS演变为EAM,EAM继承并发展了CMMS,不仅包括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还将企业管理理念、基础数据积累、业务流程优化、人力物力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系统整合于一体,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有机联系集成在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的目标。它不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技术的体现,还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实施、应用方法,即:EAM系统=先进的管理思想+成熟的软件产品科学的实施和应用方法。


1.2 EAM的流程与原理


从组织结构看,EA是一个集成系统,虽然可以分为多个模块,但模块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从流程上看,EAM是个闭环系统。从设备维护的角度看,系统可以分为3个层次:维修规划、维修处理、维修分析等。维修规划是根据设备基础数据和维修历史制订设备维修目标和计划;维修处理是完成计划的执行、收集各类维修历史数据;维修分析则是分析维修历史数据,把分析结果反馈给维修计划。通过这一次次的封闭循环,使得维修计划越来越准确可行,从而减少非计划性的维修和抢修,达到降低维修成本的目的。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EAM不属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也不完全是一个维修专家系统,它提供信息的价值在于使人们能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或作为优化管理的依据指导管理工作。


2 设备检修方式的演变


EAM系统的管理对象和目的决定了其发展和检修体制的演变是密不可分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自动化再到集成化的变迁,因此各个时期的检修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从总体上看,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后维修(从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到19世纪)。它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性维修。


第二阶段:预防维修(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它是设备的预防医学,即实施定期的点检及早期维护,包括计划检修和定期检修两种方式。其中计划检修是以设备修理周期、结构和复杂度系数等一套定额标准为主要依据,采用强制预修理的手段,即按计划周期图表对设备进行修理。定期维修是以设备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为基础依据点检发现的缺陷,及时编制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修理、排除隐患,恢复设备的性能。


第三阶段:经济检修,随后被全员维修所代替(从2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包含了多种方式,如事后维修(BM)、预防维修、改进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其特点是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开始有了设备寿命周期评价,产生了设备综合工程学、维修工程学等学科,维修组织向集中化发展,维修活动全员参与。


第四阶段:状态维修和预知维修(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依据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预测和判别进行维修决策。其产生条件是科学技术领域向着分化和综合方向发展,对设备管理,不仅有各种理论作为指导,而且有监测和诊断的科学技术手段作为基础。同时,设备管理也向着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出现运行人员参与检修的趋势。


3 EAM的发展趋势


社会在发展,企业在发展,管理理念在发展,软件技术也在发展。EAM的技术和功能必须跟随这些发展,才能满足用户需求。结合维修方式及体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EAM系统的发展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EAM系统的Web化


当今,网络及软件技术不断发展,跨平台的Web架构技术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为EAM系统的Web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设备资产管理也正在向外包化方向发展,跨国集团公司利用广域网技术实现对资产进行管理,提出了对EAM系统Web化的需求。因此,必须把EAM系统设计成跨平台的、基于BIS结构的管理软件。在基于Web的EAM系统支持下,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对资产进行管理,查询需要的数据、报表等信息,也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远程诊断。所以,EAM系统的Web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3.2维修决策的科学化


EAM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是维修模块。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维修业务通常是其核心业务,维修模块的性能对EAM系统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多数EAM系统中采用的是预防性维修与预知维修相结合的检修方式。预防性维修方式按预先制定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维修。预知维修则是通过状态监测,如设备点检得到某些设备状态数据,进行设备或备件的劣化分析,在预定的条件下自动报警或生成维修任务,下达维修工单,实现对设备进行维修。随着检修方式特别是预知维修理论的发展与不断完善,EAM系统也将不断发展。EAM系统应是集多种检修方式于一身的管理系统。而维修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将成为其发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


(1)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包括日常点检数据的充分利用及对设备状态的预测。设备在线监测手段、分析诊断技术及各种预测理论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如灰色系统理论已经大量应用于机械工程的状态预测。因此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和科学合理的状态预测技术,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及日常点检数据,准确预测并掌握设备状态,科学地进行检修需求决策,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有效降低检修成本。


(2)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EAM系统应能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检修方式,形成一套融故障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为一体的、优化的全面维修管理方式,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


(3)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我国已经把信息融合技术列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应用逐步发展成熟,EAM系统作为多种信息的集合体也必须应用这种技术成果,以进一步提高维修决策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3最大程度的应用集成化


目前的EAM系统仍然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企业信息化系统正在走向数据信息与管理业务的整合与集成,使信息得到高度共享,以便解决多个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因此,EAM也将朝应用集成化方向发展,使其与企业的ERP系统、OA系统、各个单项的子系统(如财务系统、物资系统、生产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以及现场监测系统(如DCS,PLC、状态监测系统等)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应用集成。


4 结 语


EAM系统的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它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资产实现更大价值,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资产管理系统的支持。随着各相关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推动,EAM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将不断发展与完善。

  • 微信扫一扫分享

electrade

电子元器件贸易ERP

全流程一体化,构建高效供应链
查看详情

预约免费体验 让管理无忧

微信咨询

扫码获取服务

添加专属销售顾问

扫码获取一对一服务